子長縣屬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。
鐘山石窟、瓦窯堡革命舊址系 瓦窯堡革命舊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子長烈士紀念館系全國烈士重點建筑物保護單位。鐘山石窟又名萬佛巖、石宮寺,始建于晉太和(公元366-370)年間,歷經唐、宋、金、明、清至今。
據史載,共18窟,現僅發掘5窟,窟內有大小佛像萬余尊。以佛祖釋加牟尼的“橫三世”為主體,形成三組大型立體石刻,是古代石刻藝術和彩繪藝術的一大珍寶,具有極高的歷史、科學、藝術價值,被史學家稱為“陜北之一石窟”。
子長烈士紀念館是1946年 *** 中央和陜甘寧邊區 *** 為紀念謝子長烈士所建,有烈士塔、雕像、墓、陳列室和 *** 等領導同志的題詞。 *** 舊居,一處系 *** 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瓦窯堡所住,一處系 *** 1936年率領紅軍東征回師后所住。
瓦窯堡會議舊址,系黨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會址,會議通過了《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》和《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》,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策略,為實現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戰略轉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礎。龍虎山風景區占地約168公頃,共有15處景點,是集休閑、娛樂、觀光等為一體,富有傳奇色彩的風景區。
延安保育院 大型紅色舞臺劇
吳旗鎮革命舊址
*** 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,到達陜北吳旗(當時稱吳起)鎮,進入西北蘇區,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。
瓦窯堡革命舊址
位于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,1935年11月7日~1936年6月21日為 *** 中央駐地。 *** 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,確定了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,史稱“瓦窯堡會議”。
保安革命舊址
保安革命舊址,位于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,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 *** 中央所在地,1936年4月民族英雄劉志丹東征犧牲后保安縣更名為志丹縣。
夸家鄉的作文
我的家在谷城縣趙灣鄉 *** 的對面山上。門前有一大片四季常青的翠竹,把我的家鄉打扮得美麗如畫。
春雨綿綿,竹筍從地下冒出來,一下子就躥出好高。它們在溫暖的春光里,吮吸著春天的甘露,“哧哧”地往上長,直指藍天,不幾天就長成了一竿新竹子。
夏天里,驕陽似火,酷熱難當。而你一走進那濃密的竹林,頓時感到涼風習習,清幽涼爽,暑氣全消。往竹林中的床上一躺,可真是快活似神仙呢!小朋友們用竹筒做成“水槍”打水仗;抓住兩根竹子翻筋斗;爬上竹梢去掏鳥蛋……累了,坐下來,用豎笛吹幾首歌兒。氣得太陽公公在竹林外面干冒火。
秋天到,天氣涼,樹葉飄落草枯黃,而竹林依然蒼翠,葉色更濃,嘰嘰喳喳的鳥聲依舊。
冬天,大雪紛飛,天寒地凍,竹林也壓上了一層層厚厚的白雪。可是風一吹,有著勇敢精神的竹子抖落身上的積雪,昂起頭,又大聲嘲笑那些在夏天得意非凡而現在卻落光了葉子的樹木。
竹子的用途很廣。人們的生產、生活都離不開它。竹籃、竹筐、竹椅、竹床、竹席、筷子、牙簽……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。
我愛家鄉,我愛家鄉的青青竹。
夸家鄉的作文
記憶中的家鄉,是個特別美麗歷史悠久的古城。大街小巷之中都沉淀了濃濃的歷史積韻,無數的文物見證了歷史的滄桑。雖然因為上學的關系,我已經離開了家鄉很久,但是只要有人提到家鄉,心里面還是會怦然心動。
家鄉是一座旅游城市,每到旅游旺季,都會有成群的游客來到這里游山玩水,大街上行人絡繹不絕。家鄉的每個景區這時候都是人滿為患,而依賴旅游來養家糊口的家鄉人民卻喜笑顏開。不僅如此,我的家鄉還搞了一個水系工程,將家鄉所有的景區全部給連在一起,使我們的旅游更加的有特色了。
不僅僅是風景,家鄉的美食和人文風光也是特別的出彩。無論是鼓樓的夜市,還是小宋城的演出,亦或者是鐵塔的燈影展覽,都顯示出了我們家鄉的文化底蘊和內涵。每次回到家鄉,看到這些演出,吃到美味的小吃,我的心里面都是美滋滋的。
小伙伴們有機會一定要來我的家鄉游玩喲!對了,你問我的家鄉是哪?我的家鄉就是美麗的七朝古都——開封!
推薦閱讀:
本文部分圖文、音頻、 *** 于 *** 搜索,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。
溫馨提示: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。
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( 2021-08-04 )
發表評論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